0755-83549999

0755-83548611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名中医馆 >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字号【
名老中医任洪樟临床经验总结6:六味地黄丸在滋阴清热治疗中的应用
日期:2021-04-27 13:24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六味地黄丸作为一种经典的滋阴清热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阴虚火旺的病症。本文通过名老中医任洪樟教授的一例医案,总结其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咽痹的临床经验。

  患者概况:一位33岁女性患者,主诉咽疼唇裂已3天。近3天来,患者出现咽喉疼痛、瘙痒,唇部干裂,吞咽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患者伴有睡眠不佳,手足冷,大便正常,无口渴感。

  主要症状:咽疼咽痒;唇干裂;吞咽困难,夜间疼痛加剧;睡眠不佳;手足冷。

  中医诊断:咽痹,证候诊断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西医诊断:急性咽炎。

  治法治则:滋阴清热。

  处方药物:任洪樟教授根据患者症状,处方如下:

  熟地黄30g

  山药20g

  泽泻15g

  牡丹皮15g

  茯苓15g

  山茱萸肉20g

  川牛膝15g

  肉桂5g

  共7剂,水煎内服,一次用量200ml,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方剂解析: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由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补肝肾脾之阴,泽泻、牡丹皮、茯苓三泻三阴虚火湿浊,补泻结合,补中有泻,以达到补虚而不滞,降泻而不伤正的效果。

  治疗心得:患者服药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咽痛减轻,唇裂愈合,睡眠质量改善。任洪樟教授指出,六味地黄丸不仅适用于小儿,成人肝肾阴虚诸症亦可使用。方中药物的配伍,既补充了肾阴,又清泻了虚火,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总结:任洪樟教授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咽痹,展现了中医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滋阴清热的治法,不仅缓解了患者的局部症状,也调整了整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为医案记录摘要,详细医案记录及处方请遵医嘱使用。)

  注:本文中涉及的医案记录和处方药物均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具体治疗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切勿自行模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