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549999

0755-83548611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教育 > 导师简介
字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第六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日期:2025-02-17 15:34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中医内科学,专业型

博导:张天奉,朴春丽

张天奉,男,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导,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广东省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现代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1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8部。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内科疾病。主要学术兼职包括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医药产教融合促进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临床思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第四批、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多年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讲学。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学研一体化、国际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朴春丽,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医药研究糖尿病及并发症,现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多次获优秀研究生导师及优秀教师称号,已培养博士生13人、硕士生80余人,博士后3名。近5年先后获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深圳市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首届深圳市十大杏林名医、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次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评审专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委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态靶辨治专委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委、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国自然面上3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9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获批专利6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10部国家指南。

中医妇科学,专业型

博导:韩霞

韩霞,女,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博士研究生,教授,中医妇科学专业型博导。主任中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副院长、深圳市妇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妇科团队负责人,福田区妇联副主席,福田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月经病与不孕症,临床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祖国医学的经方治疗妇科多发病及疑难病,如不孕症、月经病(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行头痛)、失眠、带下病(盆腔炎及阴道炎)、围绝经期综合、胎漏胎动不安(复发性流产)、孕前产后调理、调理内分泌养颜养生,并开展盆腔理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新技术、新项目,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专业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不孕不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产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协会科教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多次荣获“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

博导:黄仁发,潘敏晋金兰

黄仁发,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脏病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教授,内科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专业型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有两个:第一是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和中医药防治,第二是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机制和冬虫夏草肾保护作用机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肾内科主任,2010年和2011年分别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获肾脏病学和中医内科学双博士学位,师从湖南中医药大学菏泽云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病内科周巧玲教授系统学习肾脏病学理论和临床。从事肾脏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既有扎实的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和肾脏病学理论,尤其是熟练掌握病理生理学,临床诊疗思维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小管间质疾病,熟练掌握肾穿刺活检、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深静脉置管、经皮肾囊肿抽液无水酒精硬化术、血液净化技术等操作,熟练掌握肾脏病理的阅片,尤其在抢救肾内科危急重症患者、治疗肾内科严重感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肾主骨”理论探讨肾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肾间质纤维化Klotho-FGF23轴调控肾和骨Wnt/β-catenin信号的影响》和《基于“肺肾同源”理论探讨肾IRI时HGMB1/TLR4信号调控AQP-1的机制及发酵虫草菌粉的干预作用》,以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Notch信号通路调控EMT过程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和《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肾间质纤维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共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深圳市科创委课题2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30篇,参编专著2本。现任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学会血液净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性病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肾病专委会常委。

潘敏,女,湖北荆州人,1973年4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导,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博导。199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担任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骨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美国俄勒冈州健康医科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博士后。近十余年来致力于肌骨疼痛的超声介入治疗,以及聚焦超声神经调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第一责任人承担科研课题1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译超声专著3部,国家发明专利1项。

晋金兰,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重症医学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博士、急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福田英才。曾赴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留学访问。社会任职有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任职。从事重症医学专业医教研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重症医学领域各种急危重症如脓毒症、脓毒性休克、COPD、重症胰腺炎、复杂腹腔感染、各种休克、心肺复苏术、妇产科危重症等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和围术期患者的精细化管理。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3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有国自然1项,省自然1项,市科创委课题1项,目前有可支配科研基金经费近百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篇,SCI论文5篇。

针灸推拿学,学术型

博导:崔韶阳

崔韶阳,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针灸学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学术型博导、针灸推拿学专业性硕导,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疼痛及脑病的相关研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康复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斯伯丁康复医院双博士后。师从国家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从事针灸康复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突出传统康复特色,以“中西互补、针药并用、内外兼治”为原则,集针灸、艾灸、推拿、小针刀、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中药内服与外用多种治疗方法于一体,制定针康药一体化综合疗法,医护康陪一体化综合治疗护理康复方案,针对中风病、脊髓损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后的各种功能障碍,开展规范化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组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著作8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后备级人才,深圳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深圳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五星级医生。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岐黄针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针灸康复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针灸学会脊柱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田区脑病康复联盟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康复质控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学科医师分会理事等。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

博导:张锦芳

张锦芳,女,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杰出学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六年。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肿瘤中心基础科研平台主任。一直从事表观遗传调控肿瘤及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了SCI论文8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500,总引用次数达5000次,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超过30;有3篇入围ESI高频被引研究论文。承担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基金,总经费达800余万。拥有6项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参编英文专著1部。2016年获国际骨科联合学会优秀论文奖;2023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导师团队;2024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个人奖);同年,带领团队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现为广东省药学会、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广东骨科医师协会、香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协会、香港细胞生物学协会等多个学会会员;并担任多个杂志的editor board member及特邀审稿人。

中医内科学,专业型

硕导:唐新征,徐卫方,吴学敏

唐新征,男,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副院长,福田英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研究生,教授,中医内科专业型硕导。研究方向: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老年病。师从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国家级名中医程丑夫教授、国家级名中医李顺民教授等知名专家。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及老年病,尤其在心血管危重症的诊治、心脏康复、老年综合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构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专著3部,主持开发中成药制剂1个。

徐卫方,女,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师承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肺病科/PCCM科主任、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三名工程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医肺病依托科室带头人。研究专业为中医结合呼吸病学,临床诊疗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祖国医学的经方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疑难病,如重症肺炎、脓毒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尤其擅长诊治肺癌、肺结节等疾病。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运动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临床医学会深圳市呼吸介入医联体副理事长、广东省民族医药协会呼吸病经典方药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呼吸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康复分会副主委、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合规管理与标准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深圳市医学会第八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专病共管专家、深圳市健康科普专家等。

吴学敏,女,籍贯广东梅州,1981年6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导;深圳市福田英才II类、深圳市鹏程岐黄工程中医药优秀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世中联内分泌专委会常务理事、世中联态靶辨治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甲状腺乳腺病专委会常委等。曾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及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师从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省名中医李赛美教授、高雪教授及朴春丽教授。研究方向:代谢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擅长运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态靶辨治”策略诊治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在糖尿病、甲状腺相关疾病、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及痛风的诊治及管理有丰富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区各级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2部,教材1部,科普书4部;参与翻译专著1部;获批国家级专利4项。

中医外科学,专业型

硕导:吴文江,林洁、孙海东

吴文江,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中医外科学专业型硕导。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及运用粪菌移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专长为大肠肛门疾病及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003年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先后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肛肠科工作,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肛肠科主任。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1项:肛乳头肥大诊疗指南制订(编号SATCM-2015-BZ175);主持广东省中管局课题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课题1项,福田区卫生公益性科研重点项目1项;参与福田区卫生公益性科研项目4项;近期发表论文11篇。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洁,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教授、中医肛肠科专业型硕导,研究方向为中医肛肠,200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从事肛肠工作24年。担任深圳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思维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肛肠分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肛肠协会委员等。

孙海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大学校外导师(特聘),第六届“福田好医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外科主任,兼外一科、外二科主任,甲乳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多学科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乳腺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救援医学学会微创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胃肠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甲状腺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微创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甲状腺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院协会医学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译主编包括美国乳腺癌计划丛书《乳腺癌图谱》3部,参编专著7部,获得部队科技进步奖2项(第一完成人)。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著3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五项。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

硕导:杨俊兴、陈浩雄

杨俊兴,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型硕导,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首届院级名中医。主要研究骨关节与运动医学,是深圳市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及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世界手法医学联盟常务副主席等。曾任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具中西医结合骨科及岭南骨伤科特色,注重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祛风湿等的方法。提出“五体相关-三侯”辨证论治的学术观点,善于运用筋骨并重、肌骨同源等理论治病防病。掌握肩袖、盂唇修复,膝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等,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软骨修复术、骨肿瘤等,及各种伤病的矫形手术。参与基础、临床和教学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国自然面上项目第二负责1项,主持8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发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5篇,主编或参编专业论著5部。

陈浩雄,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后备学科带头人,从事骨伤科工作20年余,副主任医师,先后主持省、区级科研课题3项,作为前3研究者参与市、区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著作2部。一直从事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药医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第1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

硕导:霍少川、黄学成

霍少川,男,主治医师,博士,博士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院负责人。201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代谢性疾病,免疫调控衰老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发表核心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SCI论文3篇。主持国家、省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1项;副主编专业书籍2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学术任职: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肿瘤与骨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理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黄学成,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导,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擅长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等脊柱相关疾病。擅长应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病,脊柱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每周一、周六下午、周四上午门诊。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福田英才-Ⅳ类高层次人才,《SPINE》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人。以“脊柱临床解剖学与生物力学”及“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为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出站博士后留(来)深科研资助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健康系统科研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6篇;参编学术专著3部,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带教教师;国内外会议发言共10次;各级论文比赛获奖5次。

针灸推拿学,专业型

硕导:吴云天,谢宇锋,彭志华

吴云天,男,1998年毕业辽宁中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完成研究生进修班学习,主任中医师。师从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之虹教授,长白山通经调脏流派第四代传承人。从事康复针灸推拿临床、教学工作20年余。擅长针灸推拿、整脊复位,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痹痛、关节运动损伤、中风偏瘫、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经验丰富。主持完成市区级课题3项。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20篇,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推拿治疗学》和《小儿推拿学》,主编《实用针灸推拿临床常见疾病诊治》。现任世界中联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推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中医推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世界中联产教融合促进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推拿按摩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整脊专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谢宇锋,男,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深圳市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深圳市名中医冯军教授,入选深圳市菁英人才学科骨干、深圳市岐黄工程优秀中医药人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针灸科主任、后备学科带头人、疼痛科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与民族疗法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深圳市针灸学会针药结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针灸推拿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6年,临床中擅长运用恢刺法、捣刺法等传统针刺手法、推拿手法、艾灸及经方辨证论治各种急慢性疼痛相关病症,运用针灸结合经方辨治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2项、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1项、福田区卫生公益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5篇。主要从事针灸的治病机制研究,以“针灸经典理论‘热证可灸’的现代化研究和临床转化”“传统针刺手法的标准化研究和临床应用规律研究”“针药结合调枢法的临床应用规律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

彭志华,女,医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针灸推拿学专业型硕导,副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作用机理研究,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多年,擅长运用针灸推拿及中药辨证治疗各类痛症和脑病,重视整体观念,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机体回归阴平阳和,以达扶正祛邪之功效。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项。2019年被认定为“福田英才”。2007年硕士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后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工作,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

硕导:毛东伟,黄海福,邓鸣

毛东伟,女,吉林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硕导,研究方向:微创妇科,1993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6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02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2005年博士后出站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晋级主任医师,2009年晋级教授。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较复杂的妇产科手术,经验丰富,有较高的手术技巧,能熟练完成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等高难度妇产科手术。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疾病及持续HPV感染、女性不孕症、子宫及卵巢良恶性肿瘤、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岀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尤其擅长妇科微创手术,如单孔腹腔镜手术、多孔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阴式手术、盆底修复、阴唇整形等手术。曾在上海第一妇婴医院学习腹腔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妇科肿瘤。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医学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生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妇科盆底修复微整学组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不孕不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优生优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黄海福,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中医西医结合临床(肿瘤方向)硕导,2007年至今先后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从事肿瘤临床工作,依托周岱翰教授三名工程团队创建肿瘤科。临床工作中继承导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经验,秉承“带瘤生存”理念,擅长使用中医药结合微创手段治疗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各种实体肿瘤。年均诊治患者2000余例。2007年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现任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信息网络协会肿瘤大数据中西医治疗专委会会长,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肝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姑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邓鸣,女,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型硕导,现任世中联风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理事、广东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老年健康与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行业委员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结合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深圳市福田英才、中国医药导报特约审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第四批名医师承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中西结合方法防治风湿免疫疾病、老年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主持省市区各级课题项目10项,主参编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篇。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

硕导:于波海

于波海,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新泻大学/日本新泻县立癌中心访问学者。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医学检验科主任;深圳市福田区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从事实验诊断学工作三十余年,精通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分析技术,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两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吴阶平医学基金、973计划子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哈尔滨市青年创新人才、深圳市福田区公益项目等科研课题。获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四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中华综述两篇,国家核心期刊二十余篇。申报实用型专利两项。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实验室自动化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医学参考报》微免频道 副主任编委;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以副主编参编著作两部。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内审员。《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编委等社会职务。

麻醉学,学术型

硕导:李国才

李国才,男,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主任医师,麻醉学学术型硕导。研究方向:麻醉药的中枢作用;临床麻醉可视化技术;慢性疼痛基础及临床研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麻醉科主任。在研主持课题3项:深圳市科创委课题2项及福田区卫健局课题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第一及通讯作者);参编、参译专著各多部。社会任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药学会麻醉专家委员会常委;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护理学,专业型

硕导:钟印芹,叶美霞,吴蒙,刘牧军陈赟

钟印芹,女,吉林大学护理本科,医学学士学位,教授,主任护师,护理学硕士生专业型硕导,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方向。从事护理工作32年,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副院长、广东省中医护理重点专科护理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广东省中医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深圳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福田区临床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精通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护理管理;精通医院现代化管理,精益管理绿带培训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展护理论文56篇,获市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教改课题1项,省中医药局课题3项,市科创委课题2项,区科技局课题8项,编写专著2部,现代医院杂志编委、《中医肿瘤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200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同体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护理学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代谢性疾病健康管理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国家、省市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10余项。

叶美霞,女,广州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本科,主任护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授课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护理部主任。广东省河源市人,1976年1月出生。长期从事医教研及护理管理工作,精通护理管理和内科护理理论,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擅长使用管理工具(5S、品管圈、PDCA)进行质量改善和进行管理工作,注重人文文化建设和护理磁性环境建设,擅长内科脑科、肺病护理,并注重运用和推广技术创新,注重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与创新。指导培养国内外进修实习生100余人。主持参与《健商管理结合中医护理方案在COPD患者的应用研究》等13项省市区立项科研项目。发表《健商管理结合中医护理方案对慢阻肺患者的应用观察》等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发明实用型专利8项。曾分别在广州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本科、本科学习,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台湾长庚医院、浙江邵逸夫医院进修学习。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危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护理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29个学术团体任职。

吴蒙,女,副主任护师,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护理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康复科护士长,长春中医药大学特聘教师,主持本科生《康复护理学》教学。长期从事护、教、研及护理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病、脊髓损伤、项痹病、腰痛、膝痹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有深入研究。系统学习过中医护理、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矫形器制作。主持、参与省市区立项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发明专利8项。曾分别在湖北同济医院、浙江省邵逸夫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中华护理学会护理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同体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疼痛特色护理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特色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脐灸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常委、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脑病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

刘牧军,女,主任护师、中医治疗专科护士、教育专科护士、广东省名医护士工作室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硕士导师,受聘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特聘岗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大内科护士长兼针灸科/疼痛科护士长。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高级护理专业和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师承广东省中医院雷火灸专项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结合老年护理、疼痛护理和护理管理。主要学术任职有广东省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传统医学会传统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护士协会营养与健康发展分会副主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等。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10多篇,获得护理专利5项,参与团体标准制作和著作编撰3部。

陈赟,女,硕士研究生,主任护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福田英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主要骨干,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护理部副主任,深圳市能教中心兼职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授课老师。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研究护士;精益医疗绿带;高级健康管理师。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系统科研评审专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先后赴浙江大学一附院、二附院、邵逸夫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访学。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代谢性疾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循证护理专委会、肥胖与代谢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丁格尔研究院护理教育学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固元灸分会、吞咽康复分会副会长;深圳市护理学会护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核心期刊《护理学报》杂志编委。从事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6年,临床中擅长用中医特色技术解决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症状及颈肩腰腿疼痛症状;擅长将“治未病”理念应用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等疾病的健康管理。主持省级、校、区各级基金项目6项,作为前三负责人参与省级(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2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国家中文核心或统计源期刊论文12篇。获批专利7项、省市级新技术2项,参编专著3部。荣获省市区各级奖励9项。

中药学,专业型

硕导:陈蕾

陈蕾,女,中药学硕士,主任中药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药学部主任,工作年限16年。发表文章14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SCI文章2篇。第一负责人开展区级科研项目3项,区级重点项目1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药及民族药评价与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八届医院药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医院制剂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药学会第九届理事,深圳市药学会药学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药学会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隐私声明|